束管监测系统是一种有效的专用监测技术,常用的束管监测系统是用聚乙烯管通过地面抽气泵将气体抽到地面,经气样分选器依次将不同测点气样送往色谱仪进行分析。通过对矿井火灾标志性气体分析,早期预测预报煤层自燃发火情况,对火灾和瓦斯爆炸可能性进行判断。长期使用束管监测系统多多少少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接下来我们一起分析下束管监测系统会出现的问题。
束管监测系统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1、束管监测系统的监测数据具有时滞性。气相色谱仪本身特性决定了要分析一个气体单样,其分析时间需要8-12min以上。因此,单样分析需要的总时间一般在10min以上。从国内系统的各向方面来看,所使用的软件监测系统并不能考虑到气体分析的时滞性问题,所得结果并非是当前监测点状态,不利于实时分析。如果系统出现故障,再启动系统还需要采样气体由井下抽到地面主机的时间及色谱仪预热与校验时间,所以采用此类系统矿井根据这一特性及实际需要,一般每天监测的次数为1-2次,监测的连续性较差,不利于分析监测点气体变化规律。
2、监测系统对自然发火的标志性气体的选择针对性也不够。煤炭自然指标气体的产率随煤温的上升儿发生规律性的变化。现在的束管监测系统普遍使用一氧化碳作为判断自然发火的标志性气体,通过对一氧化碳浓度的分析做出趋势图,再由技术人员分析该时刻井下煤层自然状态。但是井下环境复杂,实际检测过程中,不同环境气体成分还可分为自然发火区气体成分,瓦斯爆炸气体成分,火灾烟雾气体成分等。传统的软件无法对这些情况作出标准的判断,所以应根据各煤矿、煤层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指标性气体。
3、监测系统技术人员能力的不足也会直接影响到结果的精确度。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监控系统属于高科技含量产品,在煤矿投入运转过程中涉及仪器分析基础知识,微机技术等领域,而有些人员往往只能进行简单的机械操作,导致数字的不准确。
4、束管监测系统设备繁多,维护量也较大,需要有专业人士管理。而且管路中容易积水积尘,许多煤矿都因束管系统维护不及时而使用不便,没用真正起到束管监测系统的作用。
以上是束管监测系统会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做出具体的解决途径。要有规范的技术标准,严格的管理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出束管监测系统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